2014/11/28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:小說家的基本工


同學作品討論
  • 《胖妹》
    成語太多,要用「自己的語言」,才有「個人辨識度」。
  • 《操弄》
    改寫童話《吹笛手》。改寫的目的在「表現自己」,原文本不過是個引子,不要把重點放在大家都知道的梗上。若此梗是傀儡,可將它視為一種技法,如:我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、過一樣的生活...。
    老師也說:把故事講完整,角色非傀儡要用心經營。小說家是「招魂手」。
  • 《肉慾》
    真正的變態是正常底下內心的瘋狂。
    把人寫死(作者常在故事最後將角色賜死)很容易,把人寫活比較難。
  • 《李翔》
    比較「碎」(細小、瑣碎的事),但也因為碎而有真實感。小說的筆是顯微鏡,把小東西放大。
    老師說小說能把細瑣處理得栩栩如生,而且小說家要「狠」-砍一刀就要見血。

小說家的基本工:人

  • 把「人」寫好,不要對焦對不準。從自我沈溺的世界脫離出來。
  • 人寫活了,自然就會有好看之處。
  • 但若只有一個角色易淪於個人沈思,透過第二個角色與之互動,這就是情節。

福婁拜給莫泊桑兩項功課:
  1. 觀察
    到咖啡廳去觀察人後,莫泊桑的心得是:沒有兩個人是長得一樣的。
  2. 一字法
    射箭要射到靶心。每一種狀況都會有一個最準確的形容詞。
《美唐夜譚》可說是最早的短篇小說選集。

2014/11/07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-期中報告「我愛黑眼珠」


在老師開出的十本書中,每組自行選出五本做第一次的期中報告。我負責的是「我愛黑眼珠」。

「我愛黑眼珠」期中報告


道具

  • 雨傘
這隻傘一直保護他,可是當他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掙扎到城市中心的時候,身體已經淋漓濕透了。象徵人類自己堅信與依持的價值?
  • 綠色雨衣
原是李龍弟為晴子帶的,之後穿在陌生女子身上並送給她。象徵李龍弟的愛情?
  • 葡萄麵包
原是李龍弟為晴子帶的,之後李龍弟一片一片餵到陌生女子口中。象徵生存所需的物質?
  • 香花
原是李龍弟為晴子帶的,之後在陌生女子上火車前送給她。「買花不像買麵包那麼重要」。象徵愛情。
  • 大雨、水災
製造出一個非比尋常,讓李龍弟脫離現實我、表現理想我的處境。
陌生女子熱吻李龍弟,晴子因此暴怒跳水尋找李龍弟。象徵陌生女子的愛情。
李龍弟聽到晴子怒罵暗自咽著淚水...,當跳水的晴子被沖走李龍弟因對人死亡憐憫而流淚。象徵人性中的悲憫。
  • 妓女(陌生女子)
在小說中陌生女子的工作無關緊要,作者特別指明「妓女」是否有濃厚的象徵意味,並藉此強化「妓女」與「妻子」的對比性。
  • 特產店老闆
晴子的收入來源,也間接支援李龍弟的生活。不尊重員工下班時間,衝突時便以解雇要脅員工,員工在他的眼中像物品,不好隨時可花錢找人取代。象徵工業社會、資本主義。

與卡繆《異鄉人》的互文性

  • 故事情節的合理性
同樣描寫「局外人」,卡繆《異鄉人》中莫梭的遭遇安排得較為自然,平凡事件接著平凡事件,但最後卻引出荒謬結果,令人與莫梭同感無耐。

反觀《我愛黑眼珠》,李龍弟在一場大雨中救起陌生女子後,從原本「隨時採著思考的姿態」、「從來沒有因為相遇而和人點頭寒暄」的冷漠、退縮性格,一下切換到「負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榮耀之責任」的積極主動,其間的人格變化似乎太過跳躍。
  • 書寫風格
卡繆《異鄉人》用客觀記錄式的「零度風格」,粗線條地描述主角在荒謬世界中經歷的種種荒謬事。冷靜的筆調營造出一種疏離、虛無感。

七等生《我愛黑眼珠》雖以「全知」觀點寫作,但文中卻為主角寫了相當多篇幅的內心OS,而其他角色僅以簡單對話表現。小說關注點集中在李龍弟身上,其它角色戲分與性格刻畫作者著墨甚少,以至於可能連配角都稱不上,淪為串場的龍套演員。

作者筆調隨著李龍弟性格的轉換,從一開始的懦弱旁觀,到大水面對陌生女子的強勢積極、面對妻子的冷酷絕決,最後收斂於氣力用盡。

作者想表達什麼?

李龍弟個性的大轉變,讓人在閱讀時常陷於主角性格的不合理性,導致無法看清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涵。

作者藉著大水、威脅生死的災難,佈置出一個讓李龍弟可以擺脫現實的場景,讓日常生活中的強者扮演配角,把聚光燈打在李龍弟身上,讓李龍弟從被忽略的路人甲一躍為主角,在這個舞台實現內心想有所成就的自我。

2014/10/31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-同學作品討論與小說的兩個基型

小說的兩個基型


  • 要能說出「好故事」

故事好是重要的,但老師也說:「但到達某個藝術境界時,故事就不是那麼重要。」這點很微妙。

  • 長篇 vs 短篇
長篇先還是短篇先?以古典小說的脈絡來看,一開始不會說故事,把所有東西都放進去。

短篇:Short Story,故事性。
長篇:另一種文類的表現方式。

宋話本一個故事說書人可能要講一年,就像台灣連續劇,即使一個月回家後和父母看,劇情可能和一個月前沒有多少進度。說書人透過賣關子、詳細描述,吸引客人不斷上門。如:景陽崗打虎。

小時候用「數學計算簿」一人一格做故事接龍。

長故事以大量的事、情節填塞,長故事成熟後,再修整成結構緊湊的短篇小說。

  • 結構中心
《西遊記》雖然由每一段段故事組成,但中心結構是「取經成佛」。
《金瓶梅》以書名-西門慶的妾和寵婢潘金蓮、李瓶兒、龐春梅三個人物做為結構中心。
《紅樓夢》以賈府(空間)做為結構中心。

  • 長篇與短篇的分水嶺-美唐之夜
福樓拜、莫泊桑、左拉...

老師說:
寫小說是體力與毅力的鍛錬,請要求自己挑戰文字長度。
先賦與角色「靈魂」才能寫外在。

2014/10/24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─極短篇的取材


來時已一點半,又是同學在講故事。不知道老師給的是什麼主題,兩個同學講的內容都是他們的恐懼經驗。我回問探索記憶中的害怕、恐懼經驗...沒有,幾乎沒有? 老師說:我所認識的小說家都很會說故事。駱以軍講父親過世七個抬棺人,一個還沒說完,兩個小時就過去了。

極短篇的取材

  • 小人物
「對人有興趣才能當小說家!」老師提及年輕時住在中興大學附近,搭公車到東海上課時在公車上、公車站觀察到的老人、婦人。

  • 特殊場景
乘坐大眾交通工具常可以接觸到許多與原生活圈不同的人物。老師說過去有一個朋友失戀,失意到得了憂鬱症,有一陣子拼命坐飛機,想說會不會就飛機失事一死百了。結果有一次隣座竟是星雲法師,沒想到一席話談下來,下了飛機後這個朋友的憂鬱症就好了!

  • 對話
「愈是不該聽的愈要聽!」老師說寫作的人要偷聽人的對話。國道客運下交流道後原本沉睡的乘客一個個清醒過來,老師學著所聽到的乘客對話,最精彩的這段是:

「你知道我看到你摟著她走過時是什麼感覺嗎?」
「...」
「乾脆死了算了!」
「...」
「你知道嗎?我懷孕了!」聽得我們都不覺哇了一聲。
「...」
「可是我把他拿掉了!」又是再哇一聲。

不等那人回話,女子掛了電話。隨即嘴角浮出一抺微笑。

  • 對比設計
老師舉契訶夫的《十月與六月》為例,以老少戀說明故事內容的對比設計。

  • 報刊雜誌
老師說很多地方版或社會版都有很多有趣的材料,尤其星期天放假記者有時就自己亂掰。像是老師自承很喜歡看壹週刊的《壹號人物》,老師舉例有次報導一個很會找失踪人口及無名屍的警察的故事,讀罷老師還以此題材寫了一篇小說。的確,我Google了一下發現壹號人物記錄了好多好特別的小人物,真的很好看。

2014/10/17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、極短篇的出現與類型


在幾個同學說完自己的故事後,老師談起米蘭昆德拉的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。

  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

為了探索小說結構的能耐,米蘭昆德拉讓男女主角在故事的中間死亡,之後的小說內容由男女主角的回憶構成,有些篇幅是以字典的形式為許多名詞下定義。

小說中兩對男女主角、副角,如四種樂器,以協奏、輪奏的方式讓小說如樂章般呈現。 時間是斷裂的。男女主角中途突然死亡,令人覺得執著有什麼用,但故事還沒結束,第二女主角的故事還在繼續… 

小說探討四個議題:輕與重、靈與肉。我們在一個很「輕」的年代,科技及經濟讓一切的事情都變得很容易,也因為得來太易,往往今天的事明天就忘,什麼都沒記憶。 

米蘭昆德拉認為:要讓小說復活,得把「哲學」找出來。

我們逃避「沈重」,但還是需要它。沒有沈重,遇到事情將不堪一擊。

哲學、歷史、小說的交集就是故事。 


  • 極短篇的出現

好的極短篇,説出來的和寫的效果一樣。因為篇幅短,結尾常讓人感到當頭棒喝。

出現在一次大戰後,報業發達,報屁股(小篇幅)催生了極短篇。

巴黎報紙刊出了一篇《羅伯特》,描述這個人如何誇口自己有許多華服,如何講究穿著打扮,但每每看到的他總是穿得很糟;又誇口他認識了那些王公貴人,每日忙著赴人約會,事實上根本沒有人認識他…。這短文的作者是個搞藝術、專寫六行文章的法文作家。

1910左右美國歐亨利,自已愛寫故事沒地方登,便自己辦報紙。周老師最愛一篇:《帶家具出租的房間》。

日本川端康成有寫過一些掌篇小說,特色是文字好。

屠格涅夫,獵人帶獵犬打獵。

極短篇的特色:速度感、渲染(每個字都很重要)。

短篇小說的結構:頭短,中間很重要,尾高潮。極短篇的結構:頭-尾,沒有中間。


  • 極短篇的類型

實驗性:如《羅伯特》,愈實驗性愈好,動態比靜態好,嘗試看在很小的篇幅中可以承載多少東西。

戲劇性:如歐亨利,新穎的故事意念、嚴謹的故事結構、突爆的驚愕結局。

散文詩式:如川端康成,看起來像散文其實是小說。

現代小說閱讀與寫作─書單


老師開了書單:

  • 《半生緣》張愛玲
  • 《山路》陳映真
  • 《我愛黑眼珠》七等生
  • 《奔跑的母親》郭松棻
  • 《温洲街的故事》李渝
  • 《安卓安尼》董啟章
  • 《無傷時代》童偉格
  • 《其後》賴香吟
  • 《兄弟》余華
  • 《推拿》畢飛宇
《山路》、《推拿》已經看過。《其後》、《奔跑的母親》看了卻隔靴搔癢,很沒有感覺,不知文章好在那裡?或許老師指點過就會看懂。

2014/06/07

不知道寫什麼?試試《亂想的方法》

有時候不知道寫什麼,或是小說寫到一半情節卡住,再不就是怎麼想都是些陳腔爛調時,可以翻翻這本「亂想的方法」,把自己的腦子像籤筒般搖一搖,好激盪出一些新的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