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芬伶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先讓學生自行拿作品給全班同學看,老師認為「評論」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。
- 結構
老師會先看一個作品的結構是否完整。若以人來比喻,就好像看這個人是否長得四肢健全。以小說/短篇小說來講,是否有頭有尾?若以百米賽跑為例,則是否「跑完全程」?
- 好不好看
若四肢健全,則再細看此人是否標緻?打扮是否合宜?
每個星期三節課,幾乎前兩節都是看同學作品。最後一個小時(甚或更少)再講課。繼續把上次未完的《脂肪球》講完後,老師再談如何寫作短篇小說。
- 單一
美國的愛倫坡提出「單一效果」或稱「效果集中」,也就是說:人物單一、故事線單一、主題單一。胡適的說法是:寫小說要「經濟」,指的也就是「簡省」。
如雷射光,把能量「集中」在一個點上,便能產生能量很高的亮點。
以《脂肪球》為例,整篇小說的重點就集中在一個花名為脂肪球的妓女上。
- 人物
老師不只一次地提到人物才是小說的重點,人物好情節自然跟著來。尼爾蓋曼也認為:情節是一時的,角色是永遠的。選好人物,小說的體質就好;小說體質好才長得好。老師如是說。
回想我閱讀的經驗有幾篇都是在講人物的,比如:徐四金的《夏先生的故事》、北島的《芥末》。當然老師提的莫泊桑《脂肪球》也是。
- 爆炸性的瞬間
法國的短篇小說之王,也是短篇小說始祖的莫泊桑提出短篇小說中要有一個「爆炸性的瞬間」,也就是「衝突」的發生與解決。
也就是這三點讓小說產生張力。《脂肪球》作者把小說中的時空人物壓縮在一個「馬車」裡。張愛玲《封鎖》也是把場景設定在一個電車的車廂內。
- 太晚開始
所謂的「開始」:前面沒有事情發生,而後面必有事情發生的那一點。老師說:「沒事發生,你幹嘛寫小說?」
美國的一個小說教師提到很多人的小說都是從天空開始,寫天空的變化...,鏡頭拉到房間床上的主角,慢慢起寫、放下右腳、放下左腳...走到浴室,看到自己臉色不太好,回想過去、小時候...(此時已9千字,老師要一萬字,便...),趕快出門,出門被車撞死,結束。
所以說:散文是1,小說是x2,意指:快讓第二人上場!
- 節外生枝
女兒受傷送醫,需要輸血,發現是養女,接著養父母出現、尋找生父、尋找生母...每個角色都引出不同的故事...
記住愛倫坡的「單一」原則。
- 人物沒有特色
你在寫「人物」還是寫「標本」?
請找一個值得一寫的人物,他最好要有「一個」特色,一個就好不要太複雜,然後讓這個人物「活」起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