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7/06

在廣場中心讀《預知死亡紀事》

週五晚上七點半晚餐後,婆婆問要去哪?我不太好意思說:要去讀書會。先生送到書店門口,進門前先整頓一下自己。擦擦臉上煮飯的油膩,鼻頭還有爆香的蒜頭味,一個家庭主婦讀賈西亞馬奎斯的《預知死亡紀事》有什麼用?我回答不出來,就是想。


如果這不是賈西亞馬奎斯寫的,一定會被說寫得好亂吧?

讀《預知死亡紀事》遇到三個障礙:人名、時序、敍事角度。

西班牙語的人名有點長,其實不是長,是不熟西班牙文,以致對這些人名感到陌生。(如果人名可以用原文,藉著英文會比較好記。可見我對熟悉的東西有多依賴,對陌生的東西有多排拒,無關難易,只是熟悉和陌生的差別。)好玩的是,跟我一樣做筆記的人不少,講到人名時時總是得拿出小抄才唸得出名字。


紊亂的時序和敍事角度。基本上小說是追溯27年前發生的一件殺人命案,採集眾人說詞集結而成。因人數眾多,當地各自參與的時間地點不同,我努力讀了兩次,做人物關係圖、時間軸才約略理清事發經過。心裡嘀咕賈西亞.馬奎茲為什麼不好好照順序寫?但這樣不就Low掉、平掉了,他是何許作家?當然要來個花式轉身!

圓心視角


小說主場景是個廣場,廣場什麼事都攤在陽光下,從雙胞胎兄弟宣告要殺人,到Santiago Nasar被砍殺的過程,都發生在眾人目光、360度環繞的廣場中,不由得想起邊沁的「環形監獄」、傅柯無所不在的社會監視。


這聯想讓我對這小說的敍事方法有了新看法。

時序不是順序,也不是倒序,就像《百年孤寂》別緻的開頭是三級跳,《預知死亡紀事》則是這樣開始的:
他們殺他那天,山迪亞哥.拿紹爾一大早五點半起床,準備迎接主教搭乘的船抵港。前一天夜裡,他夢見自己穿越一片無花果樹林,天空下著毛毛細雨,剎時他在夢裡很快樂,可是醒來後他感覺淋了一身鳥屎。「他總是夢見樹木。」他的母親普拉喜妲.里內羅對我說,二十七年後,她細細回想那個令人椎心泣血的禮拜一。
A-殺他那天-->B-前一天夜裡-->C-二十七年後。依時間排應是B-A-C,結果馬奎茲的寫法是A-B-C,從事發當天,先往前,再跳過中間降落現在。不仔細讀真的會頭暈。

當我放棄把内容硬套到線性的時序和敍事角度,改把自己身處廣場中,用「圓心視角」來看這樁「事先張揚的謀殺案」,或許這才是賈西亞馬奎茲想給我們安排的位置。

貞操-男人給的武器


一場豪奢的婚禮,富家子弟娶窮人家女孩,順著安排大家都幸福美滿,偏偏Angela這個烈女,不想欺騙、不想嫁,把「不是處女」這件事攤開來,讓大家顏面掃地。

好玩的是:Angela是女人、是窮人,對比有錢有勢的Bayardo,是雙重弱者,她有什麼可以把他打趴?嘿,正是男人最在乎的貞操。這武器其實是他們幫Angela鍛造的,男人愈在乎,這項武器就愈有威力。

然而Santiago 真的是奪走處女的人嗎?似乎不是。Angela 賭他們不會動手,或說Santiago 富家子弟的身分會保護他不受打擾。也或者她看不慣Santiago的輕浮,想趁此藉其他男人修理他對女性的調戲和侵犯,也順便羞辱Bayardo。

網破,總要有人去補


信仰天主教的哥倫比亞小鎮,大家關係密切,牽一牽彼此不是親戚就是舊職,穩定緊密的人際網絡,Angela戳了個破洞,牽動週遭的人隨之浮沈,總要有人為此付出代價,才能回歸次序,不是Angela自殺,就是Santiago被殺。好像大家就這樣默認了。

Angela的雙胞胎兄弟其實不太想動手,但被母親的意志推著走,說護衛姐妹的名譽其實只是想給自己勇氣。

賈西亞馬奎茲安排一些橋段,劇情看似後退實則推進,而且可怖地推進:村長没收利刃,對眾人交代阻止殺人事件,結果兄弟只好回家找,找到鈍刀,讓Santiago更難殺、肚破腸流死得更慘,這是黑色幽默嗎?

又如Santiago母親的視角,只看到雙胞胎持刀而來,嚇得她趕緊關門,卻恰遮蔽了兒子,關上他最後生路,Santiago被砍死在門板上⋯


情節有三立電視台的fu,激情,衝突,一樣灑狗血,為什麼賈西亞馬奎茲的小說就能被另眼相待?

讀這些書有什麼用?說不出來。只知道在發現買貴洗衣精,兒子玩電玩屢勸不聽時,不會那麼懊悔,有個可以隱遁的空間,有雙看到更多細節的眼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