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2/24

《文章自在》張大春

這本寫作書充滿中國文學的氣息。自幼張大春父親師長便都是中國古典的愛好者,加上他寫小說也寫詩詞,信手拈來便以古文詩詞為例。

中國的詩律文言八股?其實如西方科學,借一套論述公式引導寫作者表達已見,還考慮到音韻平仄,好看好「聽」,比如蒙童背誦的千字文: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金生麗水,玉出昆岡。」中國古典真是藝術品。創作心法其實也和西方文學相通呼應。

文言的空隙


張大春小學六年級時翻看沒有句讀的《史紀》,問他父親:「為什麼你看得懂,我看不懂?」每個字都認識,但全文卻不識。父親說:「文言文的難處,是你得自己把那些空隙填上。」

父親舉一例:「公少穎悟,初學書,不成。乃學劍,又不成。遂學醫。公病,公自醫,公卒。」精簡的二十五個字說一個人一生,粗讀是笑話,但細想之後則生出其他感慨。那不及展現於文本中的,得由讀者自行腦補,縫綴出也許和自己經歷相彷的想像經驗,愈是追加,就愈能感受到那笑聲中可能潛伏著憐憫、同情。

「情感之抒發,不在字句之鋪陳,反側重文字的節制。」文言文如是,最近在看艾莉絲孟若寫的小說更是。

但讀者能補多少?補什麼?能否了解作者安排?像在解謎。解謎的線索取自讀者自己。讀不懂時,有時不能怪作者。

蘇東坡說:口袋要有錢


「天下之事散在經、子、史中,不可徒使,必得一物以攝之,然後為己用。所謂一物者,意是也。不得錢不可以取物,不得意否可以用事,此作文之要也。」蘇東坡說,就像口袋裡有錢才買得起喜歡的東西,文章本身有「料/體會」才有資格借引經典。但對我來說,他回答了我有些小說看不懂的問題:我的「錢包」不夠錢,故不「得意」啊!

書中張大春提到幾個有趣的寫作練習。

齊克果句法與想像


「當A事件發生時,B事件也發生了。」A事件一定比B事件長,齊克果用這個語法諷刺巴克萊大主教演說,他是這麼說的:「當巴克萊大主教在發表他的演說時,拿破崙利用火砲和騎兵的威勢,越過阿爾卑斯山,打下義大利,攻陷埃及,最後統一了歐洲。」演說冗長、無趣且與世事漠不相關。

為了讓練習好玩,A和B之中一定要有一個是心理活動。如以下兩個例句:
  • 站在月球表面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在踏出了他那一大步的時候,應該看見了遙遠宇宙中人類科技的未來。
  • 拿破崙被囚禁在聖赫倫斯島的時候,還能聽見他為自己加冕時的聖歌嗎?

命題與離題


關於命題,可進行以下練習。
  1. 選好文數篇,掩去作者、題目,待學子閱讀後代為命題,再對照原作者題目,再進行討論
  2. 給學子一段不過百數字的文章,自行發展為文,再自訂題目
至於結尾,張大春說文章結在該結的地方固是好處,但更建議蕩開一筆,更有風姿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