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家有四台冰箱。先從一樓開始。
婆婆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,去市場都是公公騎機車載去。
司機其實自己也喜歡市場,逛,尤其愛和攤商老闆聊天,畢竟都買了三十年了,不認識也買到認識,什麼菜市場主委啦,豬肉阿惠啦,賣菜歐巴桑啦,喜歡和人聊天的公公更要挑戰一下說話很酸、又摳門的水果攤老闆,看看能否搭話成功,給他「洗臉」一下也好。
像小孩一樣買買逛逛後,最後總會有默契地和採買了大包小包的婆婆會合。最重的放機車前的踏板,其他由婆婆抱著、提著,公公自己買的小點和一些小袋則掛在前面的兩隻手把上。「噗~」機車油門一踩,回家囉。
這樣一趟採買,對兩個老人來說很累的,休喘一下,買回來的東西就先暫放一樓門旁冰箱。
如果說廚房冰箱是阿嬤的,那一樓冰箱就是阿公的。公公像小孩,想吃什麼就買什麼,冰棒、仙草、粉粿、剉冰,再不然就去買些紅肉李、芭樂來醃。婆婆打理主食,公公負責切水果,切了、沒切的水果都放一樓冰箱,客人來了直接拿出來宴客也方便。
一樓後面還有個上開式冰箱。
公公愛釣魚,曾擔任過釣魚協會理事,釣魚技術和釣具一樣專業。過去公公釣魚,每次回來都要找人手幫忙處理魚獲,殺魚、刷魚鱗、除內臟⋯⋯,酬勞就是魚,就算要分送鄰居好友,忙到這時也沒力了,先送入後面那口上開式冰箱。
近幾年公公體力沒法再在太陽下曬一天,更別說用釣桿和魚拔河。雖不釣魚了,但那口上開式冰箱也沒空著。公公用它冰好幾大塊冰塊,算準三四月天櫻花開花時節,三不五時就在櫻花樹根放個幾塊。
「騙它!」
公公像小孩一樣笑著,別以為他在開玩笑,是真的!每年,公公家門口的那棵櫻花都被騙,開的好漂亮,人來人往的每天都有人來照相。
除此之外,這上開式冰箱也是家旅的冷凍倉儲。小叔家網購、Costco的冷凍食品,就直接放在這裡,分裝一些回去,否則他們的家庭冰箱容納不下,吃完再來拿。連帶好處是我從來不用買雞塊、蔥抓餅這些東西,分他們的就好。
但這大方是看對象的。婆婆就對姑姑們拿東西來這裡冰有點微詞。兩個姑姑都住附近,家裡都小,偶爾東西一多冰不下來就拿來大哥這裡「借放」。小姑丈還會把機車牽來這裡洗。誰叫婆家是透天,門前騎樓還有水龍頭,好天氣的午後連我都想來這裡洗車了。
談完一樓的兩個冰箱,現在我們上樓。
二樓廚房有個豐滿的大冰箱,裡面山珍海味,剛開始不會煮菜的我,面對它的豐滿完全不知如何回應,真是不解風情。
在公公經營堆高機的年代,婆婆要每天煮飯給十幾個堆高師傅吃。工事多時,師傅趕時間,時間趕婆婆,婆婆說她的胃潰瘍就是這樣緊張出來的。幾年每天的「辦桌」訓練下來,婆婆買菜、做菜混然自成一股大氣,之後即使堆高機公司收了,每趟市場採買還是把冰箱塞得滿滿。
還好師傅走了來了孫子,婆婆持續採買豪情。但當孫子長大、離家,壯年的我們變成後中年,公婆變成老人,冰箱也跟著蕭條了。
打開冰箱,翻找要煮什麼的同時,可能會先看到過熟的高麗菜、軟掉的小黃瓜、黑黃的菠菜、發霉的蕃茄,蔥都不綠了。在家吃飯的人變少,吃飯的人也不再那麼能吃。
十多年過去,二樓冰箱不再生猛。我指的是冷冽的力度,剛好,需要冰藏的東西也少了。
說到年紀,歷史最悠久的就是三樓公婆房裡的那台三洋。
它是婆婆的嫁𤕸,直到我嫁來這、借用公婆房間做月子,它都還在,算來三十年少不了。它就站在公婆房裡的浴室門口,公公換洗褲子,口袋裡的零錢、鑰匙很順手地就放在冰箱上。婆婆寶貝這台嫁𤕸冰箱,總讓她想到娘家母親,特別為它蓋了張酒紅色皮革在頭上。
先生小時,每天早上來爸媽房間漱洗後,就是從冰箱上拿錢去買早餐。小時覺得它很高,現在隨便一台新型冰箱都比它高大許多。
某天,壓縮機不動了。大家雖然不捨,但它都這麼老了,休息吧,公婆房裡不再放冰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