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8 年第一版書的封面 |
作者: 奇努瓦‧阿契貝/Chinua Achebe /奈及利亞
譯者: 黃女玲
出版社:遠流
原著出版年:1958
這本書十分超值,譯者黃女玲隨夫婿移居奈及利亞,在伊博/Ibo族人中生活,不精準翻譯書中人情民俗,將近100頁的附錄及譯注,更補充了許多伊博文化的背景知識。充分深入,讓人對非洲中部伊博族的眼光從觀光獵奇,延伸成尊重了解。
主角歐康闊/Okonkwo最看不起的他軟弱、遊手好閒的父親,這也是驅動他一輩子的陰影,怕被人視為和他父親一樣懦弱,因此他剛強,是九個村落中最厲害的摔跤手、富有的農民、娶三個妻子,嬴得了兩個頭銜。
伊博人有個諺語:一個孩子若洗過手,便可和國王共餐。歐康闊顯然已經把手洗得非常乾淨了。
如上簡介,小說中滿是伊博風情,諺語、譬喻、故事、民俗,一個努力追求傳統榮譽想證明自己擺脫無能父親陰影的宗族壯士、原本強盛的伊博族被基督教侵蝕,最後「分崩離析」的過程。小說好讀,阿契貝給小說哀而不悲的味道,最後讀完深感他文學功力的確不凡。
就用阿契貝自己的話來說吧,如書中P.23烏諾卡想像自己笛聲:
自己的笛聲(伊博風情)穿插其中,把曲調(小說)點綴得生動有趣,但也帶著些許感傷。整體效果熱情洋溢、生動活潑,但如果把那時而低沉、時而高亢、時而成片段頓音的笛聲去除,將只剩下哀痛的悲傷。
部落文化遭遇外來文化,結果通常都像浪打沙堡,無論沙堡美或堅實與否,總敵不過浪一波波的侵蝕。
為何科學與西方所向無敵?
伊博族有很好的傳統。比如女人在正式嫁入夫家前先到夫家客住兩個月。客住不是和意中人同房,而是和未來婆婆同睡。女方可以實地考察男方真實的生活環境,和未來家人能否相處,男方也可以貼身觀察這未來媳婦煮飯、料理家務的能力。
但也有很多落後的習俗,比如:被買來背負家族厄運的非自由人「歐蘇」,生存狀態如同奴隸,世世代代傳承。雙胞胎被視為邪靈,一出生就被丟棄至惡林。
基督教不只帶來了耶蘇,也帶來了詩歌。歐康闊的長子恩沃葉被詩歌觸動了心靈深處,感受到一種解放。新的神也解放了原本被伊博社會排擠的「歐蘇」、生下雙胞胎的婦女⋯⋯,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原因,白人會用不錯的價格買他們的棕櫚油、果,改善了經濟。
外在世界逐漸分崩離析,主角歐康闊的內心,也因為外在世界轉變而崩解。
讀書會主人提了一個很不錯的問題:書裡歐康闊殺了幾個人?殺這些人對他的命運有什麼影響?排除外在世界的變化,主角自己內心的變化是什麼?
讀書會主人的問題真好,把大家的討論拉起一個高度。
如何讓自己的識讀能力,也能拉起一個高度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