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2/24

《文章自在》張大春

這本寫作書充滿中國文學的氣息。自幼張大春父親師長便都是中國古典的愛好者,加上他寫小說也寫詩詞,信手拈來便以古文詩詞為例。

中國的詩律文言八股?其實如西方科學,借一套論述公式引導寫作者表達已見,還考慮到音韻平仄,好看好「聽」,比如蒙童背誦的千字文: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金生麗水,玉出昆岡。」中國古典真是藝術品。創作心法其實也和西方文學相通呼應。

文言的空隙


張大春小學六年級時翻看沒有句讀的《史紀》,問他父親:「為什麼你看得懂,我看不懂?」每個字都認識,但全文卻不識。父親說:「文言文的難處,是你得自己把那些空隙填上。」

父親舉一例:「公少穎悟,初學書,不成。乃學劍,又不成。遂學醫。公病,公自醫,公卒。」精簡的二十五個字說一個人一生,粗讀是笑話,但細想之後則生出其他感慨。那不及展現於文本中的,得由讀者自行腦補,縫綴出也許和自己經歷相彷的想像經驗,愈是追加,就愈能感受到那笑聲中可能潛伏著憐憫、同情。

「情感之抒發,不在字句之鋪陳,反側重文字的節制。」文言文如是,最近在看艾莉絲孟若寫的小說更是。

但讀者能補多少?補什麼?能否了解作者安排?像在解謎。解謎的線索取自讀者自己。讀不懂時,有時不能怪作者。

蘇東坡說:口袋要有錢


「天下之事散在經、子、史中,不可徒使,必得一物以攝之,然後為己用。所謂一物者,意是也。不得錢不可以取物,不得意否可以用事,此作文之要也。」蘇東坡說,就像口袋裡有錢才買得起喜歡的東西,文章本身有「料/體會」才有資格借引經典。但對我來說,他回答了我有些小說看不懂的問題:我的「錢包」不夠錢,故不「得意」啊!

書中張大春提到幾個有趣的寫作練習。

齊克果句法與想像


「當A事件發生時,B事件也發生了。」A事件一定比B事件長,齊克果用這個語法諷刺巴克萊大主教演說,他是這麼說的:「當巴克萊大主教在發表他的演說時,拿破崙利用火砲和騎兵的威勢,越過阿爾卑斯山,打下義大利,攻陷埃及,最後統一了歐洲。」演說冗長、無趣且與世事漠不相關。

為了讓練習好玩,A和B之中一定要有一個是心理活動。如以下兩個例句:
  • 站在月球表面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在踏出了他那一大步的時候,應該看見了遙遠宇宙中人類科技的未來。
  • 拿破崙被囚禁在聖赫倫斯島的時候,還能聽見他為自己加冕時的聖歌嗎?

命題與離題


關於命題,可進行以下練習。
  1. 選好文數篇,掩去作者、題目,待學子閱讀後代為命題,再對照原作者題目,再進行討論
  2. 給學子一段不過百數字的文章,自行發展為文,再自訂題目
至於結尾,張大春說文章結在該結的地方固是好處,但更建議蕩開一筆,更有風姿。


2019/02/21

逐浪

混亂製造者「便遁」,臨走前好意交代一項功課:他幫我做了個遊輪底座,我可在他方便時接手完成上半部

混亂是他創作必然的副產品,面對這場混亂,我收拾,拆解、分類、歸位,不用動腦反創作。整齊是最後的奬賞。

為的是,等,等他回來,創意迸發,把這些彈藥掃射滿地⋯

2019/02/12

《一隻鳥接著一隻鳥》Anne Lamott


博客來有個匿名書評給這本書很糟的評價:囉唆碎念,沒實質用處,臭酸雞湯。這讀者寫了13個書評,大部分都被他批得很慘,好在有4本書是被他讚揚的,才讓我對他的評鑑有點信心。

小石頭


先不討論這本書的評價,說說我在這本書找到的一個答案/說法吧。

一直以來,我都希望能有人一起寫作、閱讀、討論彼此的作品,除了可以跳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圈,還可以彼此做伴在寫作這條路上走下去,但這種人不好找,而且就算找到了也還有很多風險。風險之一,Anne Lamott在書裡提到帶領一個寫作研討會的狀況,有個寫作新手拿出不太好的實驗性作品,大家保留地給了鼓勵意涵的回饋,Anne Lamott亦如是,但有位正義姐忍不住:「是我精神有問題嗎?我是這裡唯一覺得他徹底失敗的人嗎?....」很難聽的——實話。語畢,當然場子冷到不行,她用熱切的眼神邀請Anne Lamott回應。

「他應該全部重寫嗎?」Anne Lamott問。
「我認為大家都在保護他。可是沒人跟他說真話,他就不會進步。」
「但妳認為的真話只是妳的個人意見。」

很多事情,就如寫作,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。好的、壞的事都很主觀,幾乎把你壓垮的事,其他人可能一提腳就跨過去。那為什麼人還是很期待別人的意見?

是怕寂寞嗎?

Anne Lamott是一個女性,一個單親媽媽,曾經酗酒,被帳單追著跑,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寫作書,如同她的生活經驗,絕對不會是那種有明確章法、結構和技巧的超正向有效率新生活守則。我要承認,如毒舌書評者言,書的內容有點:囉唆碎念,但我保留:沒實質用處,這個部分。

有時心裡有個洞,想把它補起來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大塊石頭,但是最後,需要的是小石頭,才能把瑣瑣碎碎的畸零補滿。

在Anne Lamott的《一隻鳥接著一隻鳥》書裡有這些小石頭。

父親


這些小石頭或許不是每個都是鑽石,但絕對質樸可靠,因為Anne Lamott是實實在在的寫作者,從她爸爸開始就是,Anne Lamott以寫作為職志也是因為她父親吧。

小時候她父親寫過一篇文章,標題是「一個不適合養育小孩的爛地方」,內容是寫的是她生活的社區,那是一個你能想像風景最優美的地方,但父親用輕蔑的語氣描寫居民對物質瘋狂追求的價值觀,還有他們的妻子:「醫生律師的太太們,穿著網球服⋯⋯曬成橄欖色的肌膚和保養很好的外表⋯⋯。以休憩為導向的生活方式,到最後是導向死亡——一種最長久的休憩。」

Anne Lamott想他們完蛋了,因為身穿網球裝的女士是她的球友,Anne Lamott被她網球俱樂部的球友冷落,但他哥卻從學校帶回社會研究老師影印給全班看的父親文章影本,當父親上街有人會攔住他,雙手緊握他的手,彷彿他曾幫了他們什麼大忙。

一隻鳥接著一隻鳥


再說書裡另一個有趣的故事,關於這本書的書名。

Anne Lamott的哥哥十歲時要交一篇鳥類報告,雖然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,卻一直沒有進展。他坐在餐桌前,周圍散置著作業簿、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。他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,不知如何著手,簡直快哭出來了。後來我父親在他身旁坐下,把手放在他肩上說,「一隻鳥接著一隻鳥,夥伴。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,按部就班地寫。」

2019/02/06

過年2-狂歡

.序曲

睡午覺儲備力氣,到阿嬷家貼春聯是個信號。

一家人齊上三樓神明廳拈香敬神祭祖,阿嬤誠敬唸祝辭:「今日是十二月三十,一家團圓,特備三牲素果敬獻⋯⋯」

.前奏曲

籌備數週的糧食等這一刻大鳴大放,好料都給它搬出來!

香噴噴的蹄膀、牛腱丸、滷肉筍干。
海裡來的花枝、龍蝦、蟹腳和蛤蠣。
才從供桌撤下的閹雞、炸魚、三層肉。
對、對、對!還有香腸。

然而真的是吃不下這麼多,這個收起來,那個包起來,冷藏冷凍,阿嬤吩咐:「其他放後面冰櫃。」我們真是富足。

.主題曲

洗菜、備料、熬湯底。龍蝦四尾各切三塊才夠分。人口從阿公阿嬤,三個小孩,開花散葉成三個家庭、十一口人,每天吃飯都熱鬧。

不管你同不同意,年夜飯告訴你:這些就是你最親的人。

.嬉遊曲

五個小孩從小就在一起,小學、國二、高中,差了十歲還是玩在一起,不管多大,在阿嬤家就是童年。今年表演青春歌舞劇,叔叔年年錄影。

發紅包,最小的還是跟往年一樣,在收到阿嬤紅包時說:「我已經有了。」

棋子、撲克、電玩、賀歲片。

鮪魚香絲、巧克力、
糖果、餅干、汽水、果汁
零食搬出來、搬出來⋯⋯

「哄!」的一聲,鞭炮霹靂啪啦!

年,就這麼過去了!

新年快樂!

2019/02/04

過年-糖

幾天前阿嬤就預約了時間,只找唯一的孫女去市場買過年應景的糖果,孫女高三了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愛吃糖。

糖果攤像糖果鋪成的彩色地氈,也和房地產一樣,每一區價位不同,最便宜的50塊、60塊、80塊一斤,到進口、日本、包酒的二、三百塊一斤。

阿嬤說:「看妳想吃什麼。」All you can eat,甜蜜的縱容。

沙士糖是一定要的,小熊、水果、汽水軟糖也是一定要的,甜滋滋的牛奶糖,硬硬的、沾滿顆粒糖晶的彩球糖。阿嬤拿的是阿公愛的花生麻荖,拜祖先用的冬瓜條、生仁、寸棗⋯⋯

「這樣就好?」阿嬤看著只有幾袋的糖果。
「嗯,這樣就好。」

生活已經很甜,只要再一點糖就好。

2019/02/01

《非虛構寫作指南》


On Writing Well: 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


讀這本書時感覺 Zinsser 先生就坐在面前,很認真、務實地說明與展示他數十年來的寫作技巧,像請來一位私人家教。

他條理清晰地細說每個寫作技巧,並找來精彩範例文章,show,not tell,讓你看到、讀到到底好的寫作者好在那裡?

從簡單的誠意正心「原則」開始,接著說明寫作「方法」,再來就是實作:不同「形式」的寫作重點(訪談、遊記、評論、回憶錄、商務寫作、運動...)。 Zinsser 先生講究寫作的紀律、規矩,但最後的「態度」部分,反而像是要寫作的人打破規矩,唯心是問。

雖然書名是《非虛構寫作指南》,但在寫虛構小說或故事時同樣適用,就如魔幻寫實的馬奎茲說:「我的小說每一行都有寫實的基礎」,虛構、非虛構往往界線模糊、互涉相證。

不過其中有些內容是針對英文的用字、語法、時態,在中文寫作上有點派不上用場。

參考: